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招生简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下称我院)是中国气象局系统的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它涵盖大气科学的所有领域、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同时开展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已成为中国气象局大气科学综合研究基地。我院拥有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为骨干的高水平研究技术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名,高级研究人员160多名。目前,我院不仅承担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部门级的重点科研课题,而且还参加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的科研课题研究。

  我院设有7个研究所及中心:灾害性天气研究所;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所;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所;大气探测研究所;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这些科研机构正在紧密结合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任务,跟踪世界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在环境与气候变化、天气动力学、数值预报、季风气候学、极地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大气探测、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冰冻圈与全球变化、海洋动力与海洋环境等领域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国家级奖57项,省、部级奖及其他奖多项。近五年我院共发表文章1098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176篇。根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公布的全国各学科SCI论文发表情况,2002年我院进入中国SCI论文高产机构,在全国地学领域所有大学和科研单位中排名第17名,2003年排名进一步上升为第12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拥有气象系统一流的技术装备和设施,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二个部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大气化学实验室和云雾环境实验室)、多普勒天气雷达、多普勒声雷达、云雾物理探测飞机、大型计算机、实验风洞、气象观测塔等设备以及高空探测、地面观测、大气化学分析、云雾物理资料分析自动化等各类实验室和世界气象组织唯一陆地大气本底站、全国酸雨及其区域性本底站观测网系统等野外观测基地和农业气象试验基地。此外,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国家大气本底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中心”也设在我院。目前,我院正在筹建大气综合探测飞机实验室、边界层大气环境观测实验室和雷达探测实验室。除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设施外,还依托了中国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卫星气象系统和IBM-P655巨型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21万亿次/秒)。另外,中国气象局中心图书馆为我国气象类图书最齐全的图书馆,藏中外期刊上千余种、书20余万册,并有大型阅览室。构成了培养“工程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独特环境。

  我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边、双边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友好交往活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科技工作人员派出学习、进修、工作。并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还与美国大学大气联合研究会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有两名博士生赴美学习。

  我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已在大气科学的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及环境科学专业均有学位授予权。另外,我院还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的博士,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受国家教育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托,承办了第一届(2005年)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我院目前有硕士生指导教师73名,博士生导师30名(两院院士6名),他们是本学科、本专业的著名专家、教授,担负着国家和气象部门重大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录取的研究生经一年学位课学习后直接进入导师的科研课题,接触科学前沿,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并为撰写学位论文打下良好基础。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已有不少同志成为气象科研、业务、教学工作中的骨干力量,部分已晋升为研究员、教授,成为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和博士生指导教师。我院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要分配到国家级气象业务、科学研究单位和气象系统工作。

  2006年本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5名,欢迎有志者报考我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欣

  E-mail:wangxin@cams.cma.gov.cn

  注:导师情况介绍,请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网上浏览,网址为:http://www.cams.cma.gov.cn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