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专业介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


  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包括: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和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21)。目前拥有电磁工程和电磁兼容两个专业实验室,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和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的学科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也是我院设立较早的二级学科。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是自主设置博士点二级学科,是我院根据自身特点,密切跟踪学科发展趋势设立的交叉前沿学科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已成为我国面向航空航天,国防特色突出,学术优势明显的学科。目前在该一级学科下共建有5个各具特色的二级学科。

  1.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是,是一门用电子学、光电子学方法来研究物理信息的辐射、传输、散射、获取、处理以及显示的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材料、器件以及系统等诸多方面。
  从事该学科的科研与教学的教师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支撑的科研条件除了学院公用的国防科工委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外,还有各教研室的红外光电技术实验室、光电信息传输与处理实验室、声光信号处理实验室等。
  本学科近2年来在SCI、EI以及ISTP收录的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约20篇/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防发明专利1项。本学科所从事的研究主要为结合航空航天及国防需求的国家、军口及各类基金项目,曾获国家、省部级及其它科技进步奖多项,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如声光扩频通讯和航空光纤总线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 光电检测与声光信号处理、光纤通信与光网络、光电成像信息技术、红外光电探测技术,光电成像遥感理论与技术,微波光子学理论与技术,空间激光信息技术,光量子信息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

  2.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既是沟通新一代电子器件和发展新一代信息系统之间的桥梁,又是微电子、信号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在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学科有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10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近五年来,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五项、总装备部和信息产业部项目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微波电路与射频仿真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抗干扰理论与应用、测试及评估、高速集成电路信号完整性、通信网络技术、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
  主要从业领域为:电路与系统及相关的交叉学科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在与本学科相关的产业部门(如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家电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电子电路及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一门新兴的高科技学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微电子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巩固国防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师资队伍共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系统集成芯片设计方法学研究和应用、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半导体工艺/微电子薄膜及其在固态器件中的应用、微电子机械和集成传感器研究。
  本学科在物理学报、电子学报、无机材料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达10余篇。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电磁信号(包括高频、微波、毫米波、光波等)的产生、交换、传播、传输、发射、接收及散射等有关的理论和技术,信息(包括图像、语音、空间及传输媒体性能)的获取、处理及传输的理论和技术。其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学科拥有两个专业实验室,电磁工程实验室和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全国最早开始从事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在电磁辐射与散射测量、微波天线、计算电磁学、目标电磁特性、射频半实物仿真和微波测量系统研究方面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力,并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该学科在航空航天电子系统、大型毫米波紧缩场系统、毫米波辐射散射测量系统、射频仿真系统、电磁隐身与反隐身研究、微波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该学科专业齐全,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和国防科研领域的特色。
  本学科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该学科有在职教授4名、副教授6名、博士后4名、其他青年教师6名。
  学科研究方向包括: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与雷达目标特性、电磁散射与辐射测量技术、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成像理论与技术、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

  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是我院自主设立的前沿交叉学科,该学科以特种飞行器电磁兼容性设计和评估为研究对象,研究全机电磁兼容总体量化设计新方法、武器平台电磁兼容建模方法、系统电磁兼容行为级仿真方法和有源干扰对消技术等。研究电磁兼容试验系统集成和检测技术、电磁环境效能和系统电磁兼容可靠性等理论与技术。为信息战特种武器装备的研制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和保障。
  目前,从事该学科研究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博士后3名、其他青年教师2名。
  该学科瞄准国家新一代航空航天平台重大需求,国防重大项目支持下,开展了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系统电磁兼容试验方法研究,尤其是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完成了包括××干扰机、××预警机等13个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的电磁兼容设计任务;完成了我军第一个陆军地面常规武器装备的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系统建设。该学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个重大奖项。
  几年来,本学科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