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工商大学 > 招生信息

北京工商大学201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目录书目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01

  二、 专业介绍: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高级职称占37.5%,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5.8%。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本学科点在食品香精香精、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食品风味化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具有优势及特色,现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50余项,现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项目40余项。

  01食品香料香精

  本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是食品香料、食品香精、食品乳化剂,以天然香料提取技术、含硫香料制备技术、杂环香料制备技术、蛋白质酶解技术、热反应香精制备技术、食品调香技术、脂肪控制氧化技术、食品乳化剂酶转化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特色。

  创立肉香味含硫化合物特征结构理论,奠定了我国3-巯基呋喃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使我国成为迄今为止能够生产此类重要食品香料的两个国家之一;实现高选择性、高转化率制造不对称二硫醚食品香料关键技术,产品占据了全部国内市场和约50%的国际市场,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顺应绿色制造潮流,依据肉香味形成机理,提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理念,突破3项关键技术:一是酶解增香技术;二是脂肪调控氧化技术;三是液相热反应生香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以上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02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本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的研究,主要研究农产品与食品中多种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肉品、奶粉、瓜果、蔬菜、植物油等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智能检测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1)在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方面,解决了在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等各种不同农产品中残留的提取、分离、富集和检测四大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制(修)订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国家标准。2)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在消化吸收国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建立了多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等。以上成果广泛用于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评定,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03 食品添加剂

  本研究方向以食品添加剂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工程化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绿色、清洁、减排降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理念,紧跟国际研究前沿,开展新型食品添加剂精细加工的基础理论和生物技术、定向改性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集成,引导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应用技术、专用设备更新换代。尤其是在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制备及清洁生产技术方面,利用酶转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代谢调控及流量分析技术,构建高效生物转化载体,优化代谢网络,实现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的高效生物制备与绿色合成。该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教育部科技重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04 食品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成分与食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在采用气相色谱-吸闻(GC-O)、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等先进风味分析技术,对赋予食品特征风味的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鉴定及其形成途径的推断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

  05食品加工与机械

  以发酵技术、酶技术、定向化学改性技术、物理场强化技术、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为特色,尤其在物理场强化、集成技术的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06农产品贮藏加工

  研究果实采后衰老、病害机理及其调控措施,研究果蔬加工中品质控制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以及药食同源、具有功能性食品用天然活性物质的植物资源的加工利用。

  三、导师介绍:

  孙宝国,男,1961年2月出生,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食品香料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本学科学科带头人,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合成香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

  庞国芳,男,1943年10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专业双聘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科学家、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资深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荣获国际AOAC科学技术奖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

  李丽萍,女,1964年5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入选者。曾主讲“功能食品概论”“食品贮藏保鲜”和“果蔬采收处理技术”。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贮藏加工,特长为果蔬采后生理与技术,以及植物性功能食品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青年骨干基金等市级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60多篇,参编教材2部,参编著作2部。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2等奖1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等。

  宋焕禄,男,1961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的食品科学与营养系的风味化学实验室(Flavor Chemistry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 Human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原料学》及《食品风味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风味化学、食品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等。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作为排名第二的技术负责人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199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完成论文近20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曹雁平,男,1961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功能食品分会理事、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讲授《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酶工程》、《现代食品化学》、《现代食品分离提取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以高技术集成为核心的功能食品、食品风味配料、食品添加剂精细加工技术。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15项,其中包括“973”、科技攻关、科技支撑、科教兴市、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教改等项目。曾获部级新产品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篇。主编《食品调味技术》、《食品调色技术》,参编《软饮料工业手册》等2部,专利3项。

  陈存社,男,1965年1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工艺学》、《食品工业设备》、《食品分离与重组技术》、《计算机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1)微生物菌种育种保藏和菌剂生产技术。(2)食品的化学改性理论。(3)新型食品分离技术。主持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工业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和共享研究,食品快速分析方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EI收录4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专利1项。

  王成涛,男,1969年4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部院所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科技奖评审专家等。主要讲授《现代微生物与发酵技术》、《食品安全专题》、《食品发酵技术》及《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微生物与发酵技术、食品添加剂加工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科研重点项目等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骨干参加国家“973”、“863”等国家级项目4项,参加完成“校企合作科研项目5项。 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参编《天然食品配料—生产与应用》、《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食品微生物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等专著或教材6部。

  李秀婷,女,汉族,工学博士,副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讲授《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功能性食品》、《食品储藏与保鲜》,《高级生物化学》、《酶工程》等课程。主要从事微生物与酶工程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王静,1976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一为功能性食品的生物制备及活性研究,研究方向二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北京市党建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和国家973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四、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同等学历 加试科目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01 食品香料香精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 ③ 302数学二;④ 811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专业课: 食品科学综合 (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化学) 1、《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王璋等。 2、〈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02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03 食品添加剂
食品科学 04 食品化学
05 食品加工与机械
06 农产品贮藏加工

  初试及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食品科学与工程 811食品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张洪渊
食品科学与工程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二版 沈萍
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王璋等
       

  联系人及电话:************(宋焕禄老师)、************(王静老师)



  相关专题: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 2012年硕士研究生推免信息汇总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