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工商大学 > 招生信息

北京工商大学2012生物化工硕士招生目录书目


  一、学科名称:生物化工

  学科代码:081703

  二、学科介绍:

  生物化工学科结合我校在轻工行业的传统优势,突出学科交叉,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活性物质的构效关系、代谢机理和生物学功能,开发安全、高效食品/化妆品功效添加剂及其产品,是北京工商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11人。承担国家、省级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毕业学生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就业率100%。

  研究方向有: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分离工程,化妆品生物技术。

  01. 食品生物技术

  研究特色生物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机理,开发安全、高效的食品功效添加剂和功能性健康食品。包括绿色高效生防菌剂制备的理论与技术;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鉴定和以生产功能食品添加剂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现代工业发酵技术;食物源天然功效因子的高效生物转化技术。

  02. 生物分离工程

  以高速逆流色谱为核心的分离纯化技术以及与其它现代提取分离技术的集成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天然植物、中草药、新型食品营养资源的活性功能成分的高效利用,为新型天然药物、新型功能食品和化妆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03. 化妆品生物技术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皮肤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研究植物功效添加剂、中草药养生护肤品配方技术、化妆品感官、功效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化妆品行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化妆品原料、产品禁限用物质标准;化妆品风险评估及快速检测方法等。

  三、导师介绍:

  董银卯,男,1963年2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日化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香精香料化妆品标准委员会委员,香精香料化妆品杂志社编委,芦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主讲本科生《化妆品》和硕士研究生《生物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等课程。曾主持科技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7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化妆品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化妆品配方工艺手册(精)》,《化妆品》,《芦荟 加工技术及其管理规范 》,《芦荟:保健与美容》,《皮肤养生护肤品》等专著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研究领域(1)研究中草药养生护肤品配方技术;(2)研究建立化妆品功效评价的新方法;(3)研究化妆品递送系统等新技术研究。国内外首次提出皮肤养生的新概念,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奠定了在生物化工学科领域和化妆品行业中的地位。。组织建立了以化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为基础,集研发、管理、信息等为一体,跨学科、跨院系、跨单位交叉合作的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近三年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1名, 主要在化妆品的企业,管理和媒体工作,就业率100%。

  曹学丽,女,1967年10月出生,理学博士,教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讲授《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技术》等课程。主要从事以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及其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方面的应用,现任国际逆流色谱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主持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20余项;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等国外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SCI收录26篇;主编出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近三年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成绩优良,其中1名被评为校“学术之星”,就业情况均良好。

  何聪芬,女,1966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系主任。主要讲授本科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研究生《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化妆品生物技术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1)化妆品安全、功效评价技术研究;(2)化妆品用植物功效添加剂研发;(3)功效添加剂作用于皮肤的生物学机理研究。近5年来,主持并完成纵向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研人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正在主持北京市教委纵向课题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近5年来,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35篇,SCI收录4篇,国际期刊7篇,核心期刊21篇。与董银卯教授合作主编《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和《皮肤养生护肤品》,参编著作2本。获批国家专利3项;国外专利1项。曾获2006年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2005年北京工商大学教育创新标兵一等奖;近三年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4名在北京就业,2名分别在山西太原和深圳从事科研工作,2名攻读博士学位。其中3名获得当年优秀毕业论文。

  祝钧,男,1966年7月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曾任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讲《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现代基础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教学、有机合成、化妆品技术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及参与完成的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市教委教改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教改项目、国家“八五”和“九五”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主持5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化妆品植物学》,参编出版教材1本。

  廖永红,女,1965年出生,1993年获发酵工程硕士,现任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一直从事食品发酵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及产品》、研究生《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包括:1、食品添加剂的生物转化制备技术;2、优势传统食品发酵技术及风味影响研究;3、食品发酵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现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企业联合项目5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10、2011获教育部和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行业活动和企业联系广泛,任国家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专家,中国轻工联合会资源综合利用专家,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近三年指导的毕业研究生均留在北京企业和研究院所就业。

  王友升,男,1976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食品生物技术学科团队负责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食品贮藏与保鲜》以及研究生课程《代谢工程》、《食品安全》等。主要研究方向:(1)酵母细胞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理;(2)基于系统生物技术的天然防腐、抗氧化剂的制备;(3)食品品质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在食品品质控制与生物防治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并证明调控生物拮抗菌活力的关键营养因子。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已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编著作2部。近三年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就业率100%。

  赵华,男,1965.01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化工传递、化妆品性能评价及流变学特性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获取专利6项,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5部,主持制定行业标准5部,在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任清,男,1969年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美容保健功能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4部,授权和申请国家专利5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12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教委一等奖各一项。近年来,主要从事天然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生物学功能研究,研发的微生物酵素和燕麦化妆品、功能食品6个系列共40余种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生产。

  王昌涛,男,1975年11月出生,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日化协会理事,主讲本科生《酶工程》、《生物化学》和硕士研究生《酶工程应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等课程。曾主持省部级项目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文章3篇。主编《化妆品植物学》,《植物化妆品添加剂工艺与应用》等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研究领域:植物功效成分开发应用;绿色化妆品技术研究;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和适应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主要研究领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酶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以植物资源为原料,结合现代加工工艺和分离技术,研究开发植物多功能活性成分;2.利用生物转化方法来进行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化妆品及其原辅料进行的安全性、功效性和适应性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3.绿色化妆品技术发展与应用

  徐春明,男,1978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分离提取。目前从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性食品和植物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曾参与了农业部948 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西部行动高新技术项目;“863”子课题;“十五”攻关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9 篇,其中SCI 收录5 篇、EI 收录1 篇、核心期刊10 篇。

  王凤寰,男,1978年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工程与代谢调控在食品添加剂及酶制剂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863、973等7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亚洲生化工程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奖、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五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1 食品生物技术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④ 813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02生物分离工程 普通生物学
03 化妆品生物技术 微生物学

  备注栏请填写对本专业考生的特殊要求或说明。

  四、考试参考用书:

学科名称 考试科目 考试参考用书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作者
初试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三版,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镜岩
复试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沈萍


  相关专题: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 2012年硕士研究生推免信息汇总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