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师范大学 > 考研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初试380+经验分享

  摘要:当我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刚好是0点,已经是4月的第一天了,而我也终于松下一口气,兑现当初对学弟学妹的承诺,写下我的一点感悟了。

  ►自我介绍:

  楼主家境非常非常一般,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自卑。大学是在某所二本大学的郊区读的HR专业,期间过的很憋屈,因为本科学校比较形式主义,老师讲课都很敷衍,还跟高中一样交很多没有营养的作业,学生每天也都活的很累。但是,大一到大三上我一直都还在乖孩子的定位中没走出来,一直认为拿奖学金才是大学中最应该追求的事情。

  所以,在差不多大学前两年里,我都并没有很认真地去想过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直到大三下,我的舍友们开始陆陆续续去找实习或者都做好未来打算的时候,我开始着急了。她们一个个都比我优秀,最重要的是比我了解自己,我也打从内心羡慕。当然,很多时候人们都说因为羡慕,所以才会有蹩脚的模仿。

  2016的9月,我的实习还没有结束,但也是因为这份所谓的需要很高“EQ”的实习,让我彻底地看清了自己,或许真的不太适合去一个需要每天扮演百面玲珑的角色的工作(这并不是贬低我的本科专业,可能更多的是工作特点本身的需要)。加上,我也不想永远处于工作状态,一年中没有几个星期连贯的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于是我不想再去从事本专业了,开始踏上了教育学考研之路。

  至于我为什么考教育学,理由大致跟你们其实差不多:可能是因为它不考数学,也可能是因为喜欢孩子,但是更多可能是长大后对自己的没有变坏的庆幸与感恩,我也想将来做一个像我初中班主任那样好的教师。

  一不小心啰嗦了这么多,总结一点就是,不管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是已经在准备考研还是在纠结中,一定要记得问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条道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当你幻想你完成它的时候是踏实的开心,还是另一种麻木的无感呢?

  嗯,下面还是直接上干货了:

  一.教育学大概的复习计划怎样呢?

  楼主十分热衷于时间规划,相信量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当时我的考研之路还是十分平缓进行的,即每天有每天的任务,每周有每周的任务,包括英语,政治,740教育学基础综合。

  前期(3月——4月):

  我主要是收集院校信息为主,当时还去北师大的复试现场了,(非常有缘的碰到本科的一个非直系学长,后来他一直是我考上的信心支撑),了解了北师大概复试的比例和一些面试题目,当然也参观了下梦中霸气的学校;回去之后,我就开始买参考书,11本的那种,我收到书的那一刻就慌了,按那个厚度,估计我到考前能看完一遍,列个提纲,估计就考试了。

  所以,也幸好我没有直接上手看,而是问了一些北师复试时候认识的学长学姐看看他们的笔记是否可以可以分享或者卖给我,但是得到的答案似乎非常的一致,他们的辅导资料都是某辅导机构的,并且参考书只需要统考6本加上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以及叶澜的那本《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当时我就想,那既然口碑还不错,还不如我直接报个班,也省的我每天跟学长学姐问这问那了,毕竟自己脸皮也比较薄。因为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开始知识报了个不那么贵的班型,就是跟着视频讲义学习的那种,所以我用一个月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了复习的状态,就没再为院校和信息的操过心了。

  基础阶段(4——7月):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开始列框架和作对比的阶段,原计划是看完两遍书。因为我本科学的管理,跨考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就先看了一遍书,并且把将讲义上没有的知识点简略得补充上去,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列出属于自己框架,同时还得有比较,比如说中教史,我会把它分为的人物思想,制度发展,国别史,大致三大部分来看,我会去纵向和横向地简单比较,例如我是不是应该想想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点,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等等。

  由于教原和教心,教研对我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就反复得去看视频,记一些书上和视频里的例子和研究案例来帮我更好地去理解它。至于这段时间需不需要做习题或者看很多教育热点,我的建议是可以去做一下大纲解析里的选择题,因为那个选择题考的很细,也能很快做完,所以我一般就每天利用上午刚吃完早饭的那段时间去做,能让我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它花的时间也比较少;对于,热点问题,我觉得每天可以看一些新闻,就当睡前的消遣,培养一下教育学的思维,每天大概10几分钟就差不多了。

  后来事实证明,我这是把书看完了一遍,也就是计划只是完成了50%。因为我当时还是班级团支书,又还得准备入党的材料什么的,所以时间还是明显的不够。再加上自己有时候虽然计划制定的好,但是还是自控力有限,还是会完不成计划。

  强化阶段(8——9月):

  我在8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比较着急了,因为看书实在是太慢了,很想再把书看一遍,但是真的来不及了。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可能真的效率比较低,而当时舍友是报的那种有辅导员的某个课程,状态似乎也比我好很多(PS:后来她考上了PKU的临床心理学方向),我也仔细地跟她聊过辅导员对她复习的影响,她就让我跟她一起听了一节课,听完真的觉得那种沟通中学到的东西印象会更加深刻。当然,天秤座的我还是纠结了很久,一方面我不想花太多家里的钱,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告诉自己既然决定一年考上,那么前期的投资肯定比二战好啊,所以我后来还是跟家里人商量了下,爸妈还是很爽快的支持我了。

  结束了中间这段小插曲,后期我就一直处于强化学习的阶段了。8月份,辅导员学姐让我大概把6本参考书的框架背了一遍,既每次辅导都会抽查上一次任务章节的框架(主要是一级和二级标题,比如孔子的思想从教育目的,人性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以及他们的论点),然后会问我一些有关的更细的知识点,看我理解了没有(例如化性起伪,教心的图式等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9月份上旬我还没有开始系统的背书,就是再过了一遍讲义,整理了下自己之前的笔记,结合着辅导班给我的一些思维导图,再次把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遍,也看了一些北师的习题包括它的真题(不包括13——16的真题),但是并没有做。下旬快结束的时候,我开始了痛苦但是有效的背书阶段。

  记忆冲刺阶段(10——12月):

  因为前期我的复习太慢,所以到最后我其实是比正常的复习进度要晚了一个月,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复习的时候最好在9月份就应该开始背书。庆幸的是,我还算状态调整的不错,最后就结合着讲义和框架,一轮的时候每个小知识点都没有放过,到11月,我开始了真题模拟(时间必须要掌控的很好),11月中旬我开始了二轮背诵,二轮背诵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看到框架的时候我要能够写出每一个细节,也能够想起与这一知识点有联系或者不同的知识(即一定要串好思路),例如谈到西方国家的法案的时候你不仅能够想起每一个具体的法案的内容还要知道它是否反映了西方教育演进的某种特征(平民化?世俗化?)等等。

  然后就是北师的真题模拟需要单独讲一下,因为13-16年的真题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我就严格按照辅导员给我建议的每道题的时间,进行模拟,每次做完卷子就会总结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虽然17年的题型有了变化,但是到考场那一刻我却没有任何的紧张,把自己会的都写上去了,当然楼主还是比较幸运的,考前知识复习了每门课的前半部分(三轮),今年的题型考前面的知识点也比较多(特别是蔡元培)。

  考完的时候,我个人感觉英语还是没有考好,政治和专业课都是属于正常水平的发挥。后来事实证明比我预想的还好,政治70,英语75,专业课240,总分385,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初试排名靠前。

  二.政治英语怎么复习的呢?

  相信大家也已经看过各种复习的经验了,我当时也是在网上看了之后就执行的。感觉还是比较科学的,所以也跟大家简单说说:

  英语一:

  单词(3月份开始,我前后背了大概4遍,主要是用零碎时间来背的),真题(我是7月份之前把05年的真题都做了一遍,8月份就开始做每05年之后的,参考书是黄皮书,直到10月份我大概做了2遍,11月份到考前主要是分析真题,包括各种题型的分析及错误原因的总结,长难句的训练),阅读(10月份的时候我开始看不进去真题的阅读了,于是找了张剑的冲刺阅读理解100篇来做,感觉出题还是比较经典的,会比真题的时效性更好,当然单词可能也会偏难一点),作文(作文主要是我的短处,所以我开始的偏早,我10月份就开始每周一篇小作文,大作文的去背,背完自己默写,到后期也总结了自己的模板,参考书的话王江涛的那个还不错)。

  政治:

  我开始的比较晚,8月份才开始看一些视频,也看了考研解析,到10月份我才大概看完书的,至于框架我也并没有去整理,前期基本上做肖秀荣的一千题就可以了。到10月份后可以去做做真题,背风中进草,11月份之后就可以等着肖八和肖四了(切记一定要背,今年主观题都可以从答案里找到),然后就是时事政策部分,也可以适当的去背了(我当时背得还是消爷爷的那本时事政策小书)。总体来说,政治的复习就是要快准狠,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把选择题做好最重要,因为主观题后期直接背肖八肖四就足够了。

  不知不觉就写到最后啦,回顾自己一年的考研之路,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除了证明了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甩掉了那些曾经给自己贴的标签,跟过去那个没有自信的自己说再见了,也终于给爱我的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你会在自己努力做一件事情中发现了人生其实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即使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有可能会输。毕竟勇气还是要有的呢,万一成功了呢?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坚定自己的初心,也能够踏踏实实地走下去,甩掉标签,轻松启程,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

  (实习小编小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