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交通大学 > 专业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专业代码:08100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该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校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士后流动站。
  本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本学科专业依托光波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等研究教学单位,具有“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光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不仅为博士生也为工学  硕士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条件。

  本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有“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网络攻防与网络安全”,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部分学科方向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信息领域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 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超大容量超高速的全光网络是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本学科方向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开展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的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光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全光逻辑器件及信号处理技术、光通信器件及关键技术。
  2.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本学科方向面向全光网络和物联网发展需求,从材料和器件基础及应用层面开展研究工作,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特种光纤及其应用、光传感网络及关键器件。
  3. 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本学科方向面向信息网络的发展需求,开展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网络体系理论、路由原理与技术、移动互联网络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理论与技术。信息论与通信理论、网络应用与网络行为、网络服务质量、网络测量与建模。
  4. 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本学科方向主要开展新一代铁路无线通信及宽带移动通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速铁路通信干扰抑制、高速铁路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LTE-R通信系统、专用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 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无线通信天线及电波传播技术、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6. 网络攻防与网络安全: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云计算及其应用。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工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
  非全日制攻读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0.75学年时间内完成。各部分学分要求及课程具体设置见附表。

  对于非本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补学导师指定的本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阶段从第二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 论文内容应有基本理论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师指定的论文研究内容。同时要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并通过论文工作,显著地提高科技水平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由学生本人结合自己的优势,与导师协商共同确定,并由导师审定后方可立题与开题。
  论文选题要求应有较高科技含量,要能反映本学科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向,并力争结合现场或市场的应用需求,做出有创新性的论文成果。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常在第三学期初进行,需要3位同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构成专家组,共同听取攻读硕士学位学生的开题报告。专家组要根据学生汇报及选题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讨论与评议,并指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合理地优化论文内容及重点。
在开题报告前,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以对所选题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阅读文献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10篇。

  开题报告包括三大部分:1、选题背景和意义。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综述;3、研究进度安排。
  3.论文答辩
  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个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学院研究生管理文件。
  学位论文应由2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专家(校外至少1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学位分委会认定3名(及以上)具有同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所组成。
  
  六、综合素质的培养
  按照教育部与我校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着重于素质培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完成学业并做出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和水平的论文;基础理论较雄厚,较多地熟悉与了解通信与信息领域的新发展和新业务;具有从事科研工作与技术开发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平时应加强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培育,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法制观念,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