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建筑大学 > 院校资讯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介绍

  1. 建筑历史与理论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自1996年起,已顺利通过了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本学院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本学院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定期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乡土建筑、当代建筑理论。现有学校专职导师及建设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兼职导师多人。这些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如北京旧城保护规划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研究、长城保护研究等,为研究生提供很好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扎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文物建筑保护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该学科自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96年起,已顺利通过了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本学科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该学科所在的学院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学生在此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业建筑设计。
  该学科导师在医疗、体育、交通等公共建筑设计以及城市、村镇住宅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外,该学科还聘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该学科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全国各地及北京市重要建筑工程设计,并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外文文献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功底;具有城市与环境设计的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 建筑技术科学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自1996年起,已顺利通过了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本学院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本学院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学生在此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定期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筑构造技术与结构体系、建筑节能与生态技术、建筑防灾与安全、建筑物理环境等。现有校内导师及建设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该学科导师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技术科学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4. 城市规划与设计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该学科的特色是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核心,以工程学和设计学为基础,兼容城市科学所涉及的文、理、工、管、法等学科的内容,强调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专业能力培养,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为首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并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特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建筑类、城市规划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定期的教学交流、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和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等。
  本学科现有院内导师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该学科共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以及北京市重要的科研项目,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具有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所需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5. 设计艺术学

  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其所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学科重点依托的建筑学一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相协同,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施与产品设计”学科专业相互交叉链接的教学与科研特色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科具有一批勇于创新的教师,组成了结构良好的学科梯队,现有校内导师多人,同时还聘请了教学、科研、企业等单位的兼职导师并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与设施,具备工艺系统配套、设备先进的实验教学、艺术创作条件,国内外专业图书、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等资源丰富,学生在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设计学习和实践。2008年设置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类院校,以及国内高校、相关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定期的交流,可以最快地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各类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教材,完成艺术设计作品数百件,一部分作品参加了国际、国内的重要竞赛、展览等并获得奖励。
  本学科专业方向主要设置: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数字化设计。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动态;掌握坚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能力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设计、创作实践;有能力通过数字化设计、工艺实验等辅助艺术设计研究;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基础;具有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结构工程

  本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6年通过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结构工程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50%,此外该学科还聘有数名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和全国知名设计、研究院所高级专家作为外聘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完成和在研的国家和省部级、局级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27部,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本学科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院校的相关学科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本学科所在的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有良好的教科研实验条件,实验中心包括六个专业实验室:结构实验室、道桥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施工仿真与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和交通工程实验室,设备总值两千余万,面积达3000m2,配有先进的美国MTS水平拟动力试验系统和各类道路、建材的先进科研及检测设备,2007年落成的两千吨长柱伺服控制试验机,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同类大吨位实验设备。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150余件,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提供了保证。同时学院还承担了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任务。
  目前本学科设置5个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建筑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静力、动力分析及工程设计;(2)预应力结构理论及技术: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理论、锚机具及施工技术;(3)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建筑、桥梁结构的现代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4)结构检测与抗震加固;(5)废弃资源与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建筑垃圾、尾矿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及相关机理,粉煤灰的活化处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结构与性能;高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新型特种混凝土应用技术。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7.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本学科隶属于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该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学条件,结构实验室MTS拟动力加载设备及两千吨长柱伺服控制试验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还拥有先进的结构动力检测设备和小型震动台,学科发展潜力巨大。此外本学科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防火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了来自北京著名研究院所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兼职导师。目前具有3个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抗震、减震与控制:主要研究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及地下工程的抗震理论、抗震设计方法、抗震减灾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对结构振动进行控制,通过建筑结构减震与基础隔震提高中低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2)公共安全评价与人员疏散研究;(3)建筑防火与结构抗火:建筑防火研究方向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研究所联合建设,主要研究结构耐火、材料防火、消防系统、性能化评估。
  本学科教师多年从事工程结构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有学术水平的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在建筑防火研究方向,该学科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研究所合作开展建筑防火研究,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4名。本学科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科研与教学的交流合作关系。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8. 岩土工程

  本学科隶属于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该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建筑材料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共有7名专任教师,其中4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为博士后),该专业还有多名来自国内著名设计研究院所的校外兼职导师。本学科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与俄罗斯的国际交流合作,聘请了国内知名学者及俄罗斯教授参与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该学科有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实验中心配有各类先进的科研及检测设备,设备总值两千余万,设有直接用于实践教学的地下工程施工仿真实验室。近几年,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EI收录的有20余篇。
  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为首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地铁建设、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地下结构的设计、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研究,为岩土工程领域提供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地下结构理论及地下结构动力分析;(2)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研究;(3)地下工程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究;(4)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本专业同时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